中科院的自然农法实验五年后,陈庄村有了完整的生态链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新华经济369 Author 新华经济分析师
稻菽按
发展乡村旅游只适合少部分乡村,作为普通的自然村该如何实现乡村振兴? 中科院科学家们和陈庄村的村民们不迷信外来资金的拉动,耐心地学习生态农业的理念和方法,如今已初见成效。
这篇文章美中不足的是,没有介绍村民们的组织方式,没有讲村民们在进行生态农业的耕作中是否合作,如何合作。
作 者|新华经济分析师
转载编辑|老灶
后台编辑|童话
一个没有产业、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且不适宜发展工业的村该如何实现乡村振兴,一位主业是研究地理与区域发展的科学家想要打造怎样的“桃花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在农村遭遇了哪些现实问题?
五年前,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陈雯与她的合作伙伴、台湾点子整合行销公司总监廖美华和句容市陈庄村不期而遇,共同开启了一段仍在进行中的奇妙田园实验。
样本:一个“再普通不过”的自然村
大白菜已经腌制成功,没有农药化肥,还有土著微生物在土壤中加持,不用洗,快速焯水,冷却即可,放心食用。
陈庄的红心红薯,自然农法种植,可以预定了……
陈雯朋友圈里,陈庄的菜出现频率很高,她和朋友们一起建了蔬菜团购群,只卖陈庄时令农产品,蔬菜统一定价每斤8元。
比如现在莴苣和毛笋可以预售了,我们就要求村民们在群里说。
陈雯教村民如何运营管理、维系客户。目前,蔬菜在南京有了几个提货点。
今年春节前后村民种的300多颗大白菜集中上市,我们通过微信群‘滚单’卖出100多颗,村民零售又卖出100多颗,剩下的通过腌制白菜的活动全卖掉了。
陈雯自豪地说,他们帮农民把一颗大白菜卖到了20元。
农民辛苦种出来的菜,不应把大头利润给了中间商,农民要学会了解市场,和市场沟通,自己赚钱。
陈雯通过腌制白菜活动帮助村民卖菜
图片来源:新华经济369
大白菜为什么能卖这么高的价?陈雯说,
陈庄的菜都是用自然农法种出来的,就是直接用营养液和土著微生物,比有机蔬菜还高级。
营养液的概念来自廖美华:
到山上采野荠菜、野芹菜等,加红糖沤出水制成营养液,把营养液直接喷在蔬菜上,提供营养还驱虫。
产量很高,本来一年结两茬,现在可以结三四茬,西红柿一株能结四五十颗。
陈庄是句容茅山风景区内的一个小型自然村,被划入生态功能保护区。2013年底,陈雯第一次到陈庄考察时,村中没通自来水,也没有污水处理设备,大部分青壮年外出打工,留下的多为老弱妇孺,政府已有计划拆迁这个再普通不过的村。
原本句容提供了几个村庄作为项目备选,但陈雯和廖美华决定就选陈庄。吸引廖美华的一大原因是“这里有浓浓的人情味”。她第一眼见到的陈庄炊烟袅袅,几个村民正杀猪过年,一位大妈看见她们下车,主动招呼她们来坐。
陈雯选择陈庄,更多是看中它的地理特点和农村治理典型示范意义:
陈庄属于太湖流域最上游的水源涵养山区,治理村庄水环境大有意义;尽管距离南京只有一个半小时车程,却是一个典型的没有工业、连自来水都没有的小型自然村落。
这个逐渐衰落的普通乡村,又处在生态功能保护区,如果能把这个最普通的村做出来,其他村就不在话下了!
模式:低投资原生态发展
“你们带钱来没有?”实验之初,陈雯和廖美华带着规划团队刚到陈庄,就有村民围上来问。“对不起,我们没有投资。”廖美华一说这话,村民难掩失望。
实验开始前,团队花了三个月做规划,尽最大可能带动村民参与。“在国外叫做‘赋权’,包括信息赋权、教育赋权、制度赋权等等,通过教育让村民了解更多新技术、新手段。”
陈雯认为,农村是提供食物的地方,也是农民生存的空间,这是农村最核心的东西。“不是所有村庄都去做旅游,适合做旅游的乡村其实数量非常有限。无论是从蔬菜供应还是从生态保护来看,长三角区域要保有一些能生产农产品的农村,并且让农产品种植能赚钱。”
“我们的想法是先期不要工商投资进来。”在陈雯看来,资本投资农业不是坏事,但很有可能限制和挤出小农经营,让老百姓失去赚钱机会。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和一般的“美丽乡村”建设模式不同,陈庄完全采用低投资、原生态发展模式。“完全依靠政府或企业的投资,是不可持续的。”陈雯说,农业不像制造业,可以流水线作业,教会农民自己解决发展中的问题最重要。
当地政府一开始想做旅游,但陈雯觉得这不适合陈庄。
全国能做旅游的乡村实际上不超过5%,就拿陈庄来说,我们做过调查,它的水源只能满足500人日常使用,如果把游客用大巴一车一车送来,不仅没法接待,反而会破坏当地生态。
几番考量后,团队选择了廖美华带来的自然农法农业,一开始只有一户试种,慢慢地大家看到效果不错,相继加入进来。
规划的实现离不开村民支持。团队多次组织村民大会,逐步形成了村民议事制度,对村庄是否搬迁、发展意愿、道路建设、合作联盟、教育培训需求等问题充分交流。
如今,陈庄有了农村供水工程、真空分离源厕所、水土气监测体系和池塘生态化净化改造等工程。5年多来,中科院及地方在陈庄投入500多万元课题费,与其他乡村改造动辄几千万、上亿元的投资相比,这笔费用并不算多。
“陈庄现在有金线蛙和老鹰了。”陈雯骄傲地说,前者对水质要求很高,可见池塘水治理的成功,后者是食物链顶端的禽类,代表陈庄有完整的生态链。
变化:年轻人回归农村了
项目组进入第三年,陈雯团队遭遇了一次大的“信任危机”。其他村改造中,道路铺设、房屋翻新往往是最始的动作,可是在陈庄,变化有些慢。“你们什么也没有带进来,还不如当初让我们拆迁。”村民们有了抱怨。
开
但陈雯认为,在村民没有“觉醒”、没有配合时,仅做村庄外立面改造等表面治理,是没有效果的。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什么是村民觉醒?陈雯认为是这些改变:
村民王少珍主动学习自然农法蔬菜种植,在微信群卖菜,即使一段时间内没有新菜上市,她也经常和顾客互动维持粘性;在学习净化地下水时,70多岁的大爷听得仔细,还找了一把沙,问“是不是这种沙”;有领导过来视察,村民可以讲解如何利用植物光合作用来制作营养液……慢慢地,村民们知道村庄的改变不仅只依靠外力,更需要他们自己的努力。
5年间,陈雯的乡村振兴实验从只有她和廖美华的二人组变成了跨学科的大团队,有规划专家,产业运营专家,水治理专家,还有资源化堆肥组,生物多样性调查组,做民居的建筑组,节能材料专家……
现在,也有不少地方来请陈雯团队,但陈雯发现,一些乡村要么空心化了,要么周边生态已被破坏。在发展农家乐和民宿时,一些地方污水横流,影响了生态,即使想做自然农法,也没有合适环境。“从这点看,好的生态环境,不仅是欣赏的,更可以带来干净的农产品。”陈雯说。
陈雯(左一)和村民一起劳动
图片来源:新华经济369
除了继续做自然农法农业,陈雯还计划结合土壤改良和植物搭配,在陈庄做一个蝴蝶栖息试验地和现场实地展示。对于乡村旅游,陈雯认为目前更适合陈庄的是导览体验,“比如带你参观自然农法田地,看生物多样性,向你讲解自然农法,讲解污水系统和供水系统,真正体验生态绿色宜居的新农村。”
目前陈庄已全面进入社区营运阶段,村民自然农法种植、导览与营销辅导持续推进。未来陈庄将形成以自然有机农业为基础,以农产品加工和销售、农业观光休闲以及乡村生态旅游为延伸,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乡村产业体系。
“我们现在住得挺好的。”村民告诉陈雯。他们对如今村庄的喜爱和自豪令陈雯很开心,“一些年轻人也回来了,有做农村淘宝的,有种菜的,有做基础设施的,也有想做自然农法营销的。”她盘点着回归陈庄的年轻人,那是乡村的未来。
完
文章来源:新华经济369公众号
原标题:中科院团队历时五年“蹲点改造”句容陈庄村:科学家的乡村振兴实验
推荐阅读
欢迎转载!
尊重劳动成果,转载请注明来源、保持文章内容完整
特别声明: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点
阅读原文,查看延安时期党中央曾向地方借钱,艰难时期抗战经费从哪里来?